7月17日,國家領導人在訪問越南期間,參觀了越中友誼宮在建的CPE卷材防水施工。據悉,越中友誼宮基礎防水建設由凱倫建材公司負責,充分彰顯中國防水企業實力,實現了中國防水企業的出口創匯。但目前來看,中國的防水行業與歐美之間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出口創匯仍然是我國建筑防水行業的軟肋。面對這樣的問題,中國防水行業實現出口創匯還有多遠?
中國呼和浩特防水行業與國際防水行業之間的差距
我國防水行業現存的諸多問題,比如,產能過剩、市場惡性競爭激烈、假冒偽劣猖獗、節能環保壓力劇增等,都成為中國防水企業難以走出國門的原因,我國防水企業與世界性品牌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材料技術上的差距,國際上目前防水產品開發和應用的主體是圍繞世界性的問題,比如節約能源、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節省勞力、施工簡便、安全高效等為新產品發展的方向。在中國,防水材料行業依舊停留在以價格主導的競爭層面,缺少技術革新的動力。
其次是行業集聚效應的差距,截至目前我國防水材料生產企業有兩千多家,龐大的防水企業基數導致我國防水產業不集中,國內企業自身之間存在著不少惡性價格競爭,這種競爭不僅對產品質量造成傷害,對于整個行業的技術發展也造成了阻礙。而國外防水行業產業集中度高,寡頭企業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在技術和價格上都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再次是由生產規模造成的成本差距,在國際市場上,國外寡頭企業規模效益突出,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低廉。大規模生產使其主要原料購買價格遠遠低于我國的防水企業,占據絕對的成本優勢,國內企業試圖用低價占領市場的思維是行不通的。
最后是在施工水平、標準執行率上存在的差距,歐美的防水材料產品和防水施工技術,確實要比我國的現有水平要高。但是關鍵的還是歐美企業員工的敬業精神和對工作的認真態度。雖然目前產品標準和施工規程我國也基本上都有了,但是,施工方是否按照標準操作就難以保證。朱冬青表示,造成我國施工水平、標準執行率低現狀嚴重的原因在于我國建筑制度和管理上存在最低價中標,層層分包,建筑監管不到位,任用無技能施工人員。
直擊中國防水行業軟肋
中國防水行業目前存在的最大的軟肋就是難以出口創匯,與世界性品牌之間的競爭力較弱。中國防水協會理事長朱冬青表示,信息不暢導致我防水企業獲取商業信息成本增加,信息時效性大打折扣。導致中國防水對國際市場動向不夠敏感,對各國產業政策、產品標準、市場需求等相關信息缺乏及時準確的獲知渠道。企業無法做到“謀定而后動”,從而失去了競爭力。
除去信息不暢這一客觀原因,防水行業自身不注重技術的研發也是難以出口創匯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防水行業集聚效應較低,過多的小品牌出現加劇了市場內部的價格壓力,形成主要是以價格為主導的競爭,導致大多數防水企業只重視降低生產成本,而忽視新技術的研發。
出口創匯對于一個行業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對于中國的防水行業。出口創匯能促使行業市場環境的改善,中國的防水行業在國內的競爭普遍存在著以價格為主導的惡性競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技術的發展。出口創匯讓企業面臨著國際品牌的競爭,也促使國內企業改變市場環境,塑造一種技術領導型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新技術的研發。
在此基礎上可以看出,防水行業要實現出口創匯就要做到以技術為導向,加強國際行業信息收集,抓住國家政策機會。只有做到上述幾點增強了自身的實力,了解市場需求狀況才能增強與國際品牌的競爭力,實現出口創匯。